前幾天,小編在知乎上看到一個故事,和大家分享:
小蔣好不容易拿到了一家翻譯公司的面試機會,沒想到,到面試現場連HR都沒見到,就被要求做筆試。小蔣翻譯了整整三篇文章,手都酸了,可筆試結束后小蔣卻被告知成績不合格。對此,她百思不得其解。
一周后,她在面試公司的自媒體平臺上,看到了自己翻譯過的那篇文章,小蔣明白,自己被騙了一份“作業”。求職過程中招聘公司的套路手段層出不窮,有些公司看準了求職者急切找工作的心理,用各種手段將他們玩得團團轉。如果不加以分析和辨識,很容易掉到各種求職陷阱中。
面試時必須要警惕的3個求職陷阱
1、借面試剽竊智力成果
求職者面試時,一定要警惕以筆試為名騙取智力成果的公司。常見的套路比如文章翻譯、數據整理、文案撰寫、平面設計等,拿求職者當“工具人”,不僅浪費了求職者的時間,還侵害了他們的的正當權益。
在面試過程中,如果需要提交個人原創作品,比如設計創作、策劃文案等,求職者也必須要多加注意。很多不夠謹慎的人沒有及時申明原創,作品被對方剽竊,只能忍氣吞聲,后悔不已。
2、任職要求模糊不清
小楊在面試時,HR對崗位的具體需求總是含糊其辭,只是強調“晉升空間大”,小楊沒多想就入了職。
但身為設計的他,總是被上司當成文員使喚,整理文件、統計表格的事情都交給了他,甚至影響了他自己的工作。不久后,領導又以公司發展需要為由,將小楊調到了他不熟悉的人事部門,小楊對此叫苦不迭。
其實面試之前,從與HR的溝通中就能看出很多問題,有些HR對崗位職責和用人需求描述不清,這種情況求職者就應該多加小心。
3、回避明確的薪酬體系
小彭在面試的時候,發現一旦談到工資,HR總是吞吞吐吐,刻意回避,轉移話題。小彭問到公司的薪酬制度時,HR只是說“全憑能力,多勞多得,績效第一”。小彭不明白,HR為什么不能明確闡述薪酬的具體制度和范圍呢?其實,這是別有用心的HR的慣用技巧,他們總是回避明確的薪酬體系,很可能是因為公司本身的薪酬體系就是一團糟。
他們沒有完善的薪酬制度、考核標準、調整范圍,這樣的公司往往無法給出最符合市場標準的價格,對薪酬的考核也比較隨意紊亂、不成體系。顯然,這對員工的工作積極性、晉升機會和上升空間都會造成不利影響。
面對求職過程中出層出不窮的陷阱,求職者應該做好準備工作,積極保護自己。這樣才能不被別有用心的公司和HR割了韭菜,在求職潮中留一分清醒,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工作。